調整發行底價在北交所IPO項目中頻繁出現,此次華洋賽車發行底價前后相差10倍的操作,也再次引發業內對發行底價制度的關注。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發行底價制度亟需改革。
發行底價打一折
7月12日,華洋賽車發布公告稱,擬調整北交所發行上市方案中的發行底價。調整前發行底價為33.5元,調整后發行底價擬定為3.69元。除上述調整外,發行上市具體方案的其他內容不變。
這不是華洋賽車第一次調整發行底價。早在去年8月,華洋賽車就曾將原方案中的發行底價19元調整為33.5元。
而對于本次發行底價打一折,華洋賽車公告中的說法是——“根據證券市場的變化情況和維護股價穩定的需要”。
受訪人士認為,公司發行底價的調整主要是基于基本面的變化。數據顯示,華洋賽車2022年-2023年上半年凈利潤持續下滑。
華洋賽車主要從事非道路越野車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2020年至2022年的營收分別為3.18億元、7.11億元和4.2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753.45萬元、8987.63萬元和6612.71萬元,2022年公司業績下滑嚴重。今年公司的財務表現受到各方面原因表現得仍顯疲軟。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為26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下降31.78%至21.28%。
北交所頻現發行底價調整
北交所IPO公司調整發行底價的操作并不罕見。今年以來,保麗潔、錦波生物、豪聲電子、一致魔芋等多家公司下調了發行底價。
以錦波生物為例,錦波生物曾兩次調整發行底價。公司最先公布的發行底價為117元/股,創下北交所歷史最高發行底價。而在上會前,錦波生物將發行價格大幅下調至50元/股。過會后,錦波生物二度調整發行底價,發行底價調整為49元/股。兩次操作后,錦波生物發行底價的調降幅度達到了58.12%。
從調降原因來看,市場情況、公司成長性、維護股價穩定、詢價結果通常是被提及的理由。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表示,首先,業績預期的變化是造成北交所公司估值和發行底價變化的重要原因。北交所的公司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容易出現基本面的波折。其次,市場的變化如對標公司股價的波動、投資機構的反饋等也會影響發行底價。此外,發行方對于外界環境變化的判斷也有提升空間。
來自監管的問詢壓力也是原因之一。2022年7月,遭遇監管對于制定發行底價的依據和合理性相關問詢后,一致魔芋和海能技術均調降了發行底價。
山東財經大學特聘教授、渤海證券新三板做市業務負責人張可亮表示,根據目前的制度規定,北交所發行底價是在企業申報之前確定,但從申報到真正發行至少還有半年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可能宏觀經濟環境、二級市場以及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導致最初的底價設置過高,為了順利發行,不得不調低發行底價。
受訪人士認為,發行底價制度亟需改革。張可亮認為,如果發行人可以對發行底價進行任意調整,一方面會誤導投資者,另一方面也喪失了制度的嚴肅性。
付立春表示,發行底價不等于最終發行價,底價的調整也不能反映北交所擬上市企業實際的發行價和交易價格的變動。發行底價在實踐中如何引導科學定價、事后如何監督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